2022年1月7日下午3点,空军军医大学李云庆教授应邀为公司师生以《丘脑室旁核-杏仁中央核-导水管周围灰质下行通路增强痛信息传递的机制》为题作学术交流。此次学术交流由医公司党委委员宋银宏教授主持,以线上线下混合的方式进行,主会场设在医学院一号会议室,线上线下约有一百余位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
李教授在讲座中系统地讲授了他所领导的课题组近年来的发现和成果,即通过多种形态学和跨突触病毒示踪方法,揭示了两条下行疼痛调控神经通路,即背内侧前额叶皮质(dmPFC)-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和丘脑室旁核(PVT)-杏仁中央核(CeA)- vlPAG通路。继而通过慢性痛动物模型,光遗传、药物遗传学、行为药理学和电生理学等神经科学研究技术,证实dmPFC-vlPAG神经通路具有下行抑制效应,激活该通路可发挥镇痛效应,并有效缓解慢性痛所诱发的负性情绪;dmPFC内向vlPAG投射的锥体神经元受到GABA能中间神经元的调控,慢性痛条件下,该区域内的GABA能神经元活动增强,抑制了dmPFC内投射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导致痛觉敏化及焦虑样行为;而PVT-CeA-vlPAG通路则是疼痛下行易化通路,激活该通路,可导致正常动物机械性痛阈值降低,因此在慢性痛状态下,抑制PVT内向CeA投射的神经元,可有效发挥镇痛作用。以上两个发现为伤害性信息在中枢内的下行调控提供了新的环路机制,为建立有效的镇痛策略提供了新靶点和科学的实验依据。

李云庆现为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梁銶琚脑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1990年和1993年分别在第四军医大学和日本京都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现任该会副理事长,国际解剖学工作者联盟(IFAA)副主席,国际形态学大会(ISMS)和亚太地区解剖学会(APICA)执委,《神经解剖学杂志》主编,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基础医学学科评议组第5、6、8届成员。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和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以及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被评为长江学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军队首批科技领军人才。主要从事神经信息传递和调控的机制研究,在中枢镇痛和慢性痛及慢性痒、内吗啡肽和吗啡镇痛及其副作用、牵涉痛的发生和调控机制、大脑运动皮层对躯体运动的间接控制、肠神经系统的化学神经解剖学特点和功能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绩。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军队医学科技重大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在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218篇,被他引近4000次。培养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逾百名,毕业生获全国优博论文1篇、全军优博论文1篇、陕西省优博论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