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为了深入学习二十大精神,利用中药学课外实践课传承中医药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调动员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11月8日、11月15日,bat365中文官方网站中医系与药学系联合开展了两次“校园常见药用植物野外识别”实践活动。
药学系主任曾建红教授从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入药部位、药用价值以及真假辨别等角度出发,共对何首乌藤、山麦冬、忍冬藤、凤尾蕨、土大黄、金银花等35味中药逐一进行了辨认讲解。
在讲解金银花时,曾老师强调要区别山银花与金银花,二者形态特征极其相似,但功效完全相反。金银花性寒,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其含有的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具有显著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而山银花因为这两种成分缺乏则不具备这种功效。以此告诫员工在用药时应注意鉴别容易混淆的药物,避免因误用药物而影响疗效。
本次实践活动将学习中医药文化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利用校内自然资源,增加了员工对中医药植物的认知了解,也丰富了员工在疫情期间的校园生活,更有助于员工学习中药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学好为健康中国服务的本领。

